为帮助我院学子明确职业发展方向,提升择业、就业与创业核心竞争力,10 月9日下午,学院特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陈友华教授,在主教学楼B218 教室开展题为 “择业、就业与创业” 的专题讲座。学院部分骨干教师、各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共同参与,讲座由学院院长郭印教授主持。
讲座中,陈友华教授以“破解青年职业发展困境” 为核心,从宏观社会背景与微观个体策略双重视角,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分享框架。他首先聚焦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与社会转型的关联,指出当前青年职业选择的困惑,本质是个人发展需求与宏观环境变化的适配问题,引导学子跳出 “仅关注个人选择” 的局限,建立 “个人 - 社会” 联动的职业认知。

在此基础上,陈教授围绕学子最关心的“机会选择”“价值实现”“路径规划” 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解读。在机会选择层面,他结合人口流动规律与社会组织分层特点,提出 “大城市战略” 与 “强机构战略” 的辩证思考:既要看到大城市在资源集聚、职业空间上的优势,也需理性认知自身适配度;同时强调优质机构对个人能力提升的赋能作用,建议以“平台成长力” 为重要考量,而非仅追求短期待遇。在价值实现层面,他打破 “薪酬等同于职业价值” 的误区,提出 “高薪酬的本质是贡献匹配” 的观点,启发学子将职业目标从 “追求待遇” 转向 “提升价值创造能力”,建立长期职业竞争力。在路径规划层面,他重新定义 “眼高手低” 的内涵 ——“眼高” 是树立长期职业视野、明晰行业发展趋势,“手低” 是脚踏实地积累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,并针对就业、择业、创业不同路径,给出 “结合自身优势动态调整” 的策略建议,同时特别强调 “换位思考” 的职场沟通思维与 “日积月累” 的职前准备意识,反对功利化的 “临时抱佛脚” 心态。

本次讲座不仅为我院学子搭建了与学界专家对话的平台,更以深刻的社会洞察与精准的策略指导,帮助大家打破职业认知误区,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思维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聚焦学子成长需求,围绕职业发展、学术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,举办更多高质量活动,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赋能。
陈友华教授简介:
陈友华,男,1962年7月生,江苏省如东县人,自1980年起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、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和德国马尔堡大学社会科学与哲学系,并分别获得理学学士、理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。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,人口社会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社会学会理事,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等。主要从事社会学、人口学、社会工作、公益与慈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曾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,先后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5次,出版专著多部,先后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(英文版)《社会学研究》《中国人口科学》《人口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多篇,其中50多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全文转载。(撰稿:张昊;审核:郭印、杨书胜)